泗水名称的演变
泗水名称的演变
古代泗水属于哪个市
标签:——>泗水——>名称变迁——>桑水— —>若水——>姬水分类:泗上文化
泗水名称的演变
发源于山东省泗水县东陪尾山下的泗河是一条十分古老的河流,古称泗水,《尚书禹贡》和《山海经》中均有记载。
从华夏文化、东夷文化到儒家文化,从三皇五帝到夏禹商汤等古代帝王,直至孔孟颜曾等圣哲贤人,莫不与泗水密切相关。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随着 泗水的变迁其名称也曾发生过多次变化,搞得扑朔迷离,给我们了解古代历史带来了种种困惑。
因此,探讨一下泗水名称的来由及变迁,对于有关的历史研究不是没有 意义的。
在历史上的不同时期,出于 不同的理由,曾赋予泗水多个名称,根 据笔者的收集研究,至少有以下 十称。
桑水,因泗水上游两岸古代曾为产桑区而得名。
《帝王世纪》曰:“少昊邑于穷桑以登帝 位,都曲阜,故或谓之穷桑帝。
”《吕氏春秋》:“帝颛顼生自若水,实处空桑,乃登为帝。
”《路史高阳记》注:“帝立于穷桑,有穷桑之号。
”空桑 、穷桑分别位于泗水上游两岸 。
王子襄《泗志钩沉》云:“穷桑在鲁北泗水之阳,循水北山南而东,数十里皆穷桑地。
循水南而东,数 十里皆空桑地。
”穷桑、空桑皆以产桑得名。
古代桑田多在鲁南曲阜、兖州一带,传为伏羲一族所发明,其后随其族裔辗转而流播 他地。
王献唐先生在《炎黄氏族文化考》中说:“曲阜一带既有穷桑,即为桑区,其附近水流,以穷 桑之故,亦取桑名,号为桑水 。
”桑、泗同纽音近,日久讹变,桑水音转为今之泗水。
若水,因桑、若二字古文相似,桑误为若而得名。
《史记五帝本纪》云:“昌意降居若水。
”《吕氏 春秋》: “帝颛顼生自若水,实处空桑,乃登为帝。
”若水实即桑水。
桑字与若字,古文字形十分相近,秦汉以前便出现混淆不分的情况,许多古籍中将桑木误为若木。
如 《离骚》:“折若木以拂日兮。
” 《淮南子地形训》:“若木在建木西。
”同样原因,桑水也被误为若水。
王献唐先生经过分析指出:“桑既为若,若亦为桑,两不划分,……反复推证,汉 唐以来之字书音书,无不上下条贯,蒙覆俱显,而若桑二字之互讹,因以益明。
若水之为桑水 ,从可知矣。
” 泗水,由桑水讹变而来。
桑古 读心纽唐韵 ,泗古读心纽脂韵。
桑、泗双声。
经过长期的语言演变,韵母也趋于简化,ang缩略为i,桑水讹变为泗水。
又由泗字的声符“四”,衍生出源头有 四故曰泗水的说法。
《括地志》云,“泗水源在 兖州泗水县东陪尾山 ,其源有四道,因以为名。
”《元和郡县 志》、《环宇记》并称四泉俱导。
《汉 语大字典》也说:“泗水,古水名。
源于今山东省泗水县东,四源并发,故名。
”至于四泉的具体 所指,说法不一。
1991年《泗水县志》记载为:“泗河:县境内唯一大河,发源于泉林镇陪尾山,山下有趵突、响水、洗鉢、红石四泉涌出,汇集成流,即为泗河源头 。
”清代乾隆皇帝在其咏泉林诗 中,数次提到泗水名称的来由,如诗句“泉源有四分而合,泗 水因之得以称”,“四泉因致水称泗,天一曽无分别情”,“四泉流 作泗河源,乳 窦灵根今古翻”。
江水 ,因泗字与江字形近而讹为江水。
王献 唐《炎黄氏族文 化考》云:“江泗形近 ,殆讹泗为江,本泗水也。
”《帝王世纪》:“少昊帝是为玄嚣,降居江水,有圣德,邑于穷桑,以登帝位,都曲阜。
”因穷桑 位于泗水之阳,与泗水同处一地,故少昊帝所降居的江水当即泗水无疑。
又考古代四渎为江、济、河、淮。
《史记殷本纪》 载:“东为江,北为济,西为河,南为淮,四渎已修,万民乃有居。
”《尔雅释水》:“江 、河、淮、济为四渎。
四渎者,发原注海者也。
”《山海经海内东经》: “泗水 出鲁东北而南,西南过湖陵西,而东南注东海。
”可知东方的江在淮之北、 济之南、黄河之东,所指显然不是长江,而 只能是发源于陪尾山,直接注入东海的泗水 了。
食水,因与泗水发音相近而得名。
《山海经东山经》:“ 《东次二 经》之 首空桑之山,北临食水。
”王子襄《泗志钩沉》言 空桑在泗 水之南:“循(泗)水南而东,数十里皆空桑地。
”则空桑北临之食水当即为泗水无疑 。
泗、食叠韵,且声母发音部位相同,二字发音相近。
泗水 流域方言至今多无翘舌音,普 通话中的声母zh、ch、sh读为z 、c、s,食与泗音不分,古文以泗水为食水或与此有关。
洍水 ,因与泗形似音近而得名。
洍,音si,与泗同音。
《說文》:“ 洍,水也。
《詩》曰江有洍。
”洍从水𦣞声,泗从水四声,古文𦣞、四形近,泗水遂讹为洍水。
王子襄《 泗志钩沉》云:“洍……与泗古皆通用” ,故洍水即泗水也。
姬水,姬与洍形近,由洍水演变而来。
因黄帝居于洍水,故以水名为姓,遂将洍字的水旁改为女旁 ,洍水变为姬 水。
《国语 晋语》载 :“黄帝以 姬水成。
”《史记》索隐案:“皇甫谧云:‘黄帝生于寿丘,长于姬水,因以为姓’。
”姬水所在,史无明载。
然黄帝既生于寿丘,长于姬水 ,其生、长之地必不相远。
寿丘在曲阜城东4公里处。
紧 邻寿丘北面的泗水应该就是黄帝生长之地的姬水。
王廷赞《泗志钩沉》云:“黄帝生于寿丘,育于姬水,姬即泗。
” 池水。
发音相近假借为泗水 。
商代甲骨文中称泗水为池水。
《汉书 •地理志》载:“临乐山,洙水所出 ,西北至盖,入池水。
”显然也把泗水称为池 水。
光绪《泗水县志卷十三》:“曲水亭:《春秋》桓十二年夏六月壬寅,公会杞侯、莒子,盟于曲池。
杜注:曲池鲁地, 鲁国汶阳县北有曲水亭。
”王子襄《泗志钩沉》云:”池与泗音近字通,即今城北六里 之曲泗也。
“今泗水县城北故县村东泗水 河曲南岸有曲泗村,即春秋时曲池所在,曲池 衍变为曲泗,可证池、泗音近通用。
这是因为,古代池字有时 不发chi音,而发shi音。
《礼乐记》:“咸池备矣。
”《 注》:“咸,皆 也。
池之爲言施也。
言德之无不施也。
”这里的“池之爲言施也”是声训,池字发施字的音 ,意为施行、布施 。
施音shi,池水读为shishui,泗 水流域方言读shi为si,shishui变为sishui,于是,池水也就读为 泗水的音了。
汦水,因汦、泗音近而得名。
《大戴礼》言“青阳降居汦水”。
青 阳即为少昊帝。
《帝王世纪》又言青阳“降居江水”,邑于穷桑。
则汦水即为江水,与穷桑同处一地,其为泗水无疑。
《广韵》:“汦:水 名。
”汦音,从水氏声。
声符氏,音shi,则汦亦可读shi音。
而泗水流域方言中无翘舌音,shi读为si,则汦水 的发音实际为泗水,属同音字假借。
正如王献唐先生所言:“ 汦泗声通,是汦水亦即泗水,地与穷桑、曲阜正相吻合。
”王子襄《泗志 钩沉》亦云:“《大戴礼》曰青阳降于汦水,汦、洍、池、食,与泗古皆通用,汦水即泗水也。
” 清水,古代泗水中下游河段又有 清水之称,熊会贞认为是 因清水入泗而得名,宋后遂通称为清河,又名南清河。
《水经注疏睢水》“(睢水)东南流入于泗,谓之睢口。
会贞按:《宋书沈攸之传》称睢 口,《魏书孔伯恭传 》又称睢清河口,盖清水入泗,泗水亦得清水之名,故睢水会泗水谓之睢清河口也。
”王丰会《泗水河 道变迁浅析》认为:“所谓的清水,即指济水,又因为菏 水亦 有济水之名,所以菏水便有清水 之名。
再加上桓公沟开凿成功以后,又直接沟通了济水(清水)与泗水 (桓公沟与泗水的合流处在今 金乡县北),所以泗水在任城县以下的河段便有了清水的别名。
隋文帝时王玄谟曾经上表曰:‘彭城南界大淮,左右清、汴,城隍竣整,襟卫周固。
’唐代诗人韩愈也有‘汴泗交流郡城角’的诗句,据此 可知 ,清即泗也。
”史 上淮 北曾设清河县,即因地近清河(泗水),故以水名地。
清胡渭《禹贡锥指 略例》亦载:“金昌宗明昌五 年,实宋光宗之绍熙五年,河决阳 武故堤,灌封丘而 东注梁山泊,分为二派,一由北清河即大清河入海,一由南清河即泗水入淮是也。
”(文图/郎兴启)
泗河风光
泗水名称的演变古代泗水属于哪个市
(所属部门:昆明国旅旅行社客服部)
相关泗水县问答
- 2021-05-27全国各省市县名称
- 2021-02-24鄂州有哪些乡镇?详细名称是什么?
- 2021-02-24襄城县有多少个乡镇各乡镇,村名称
- 2021-02-23世界所有国家名称
- 2021-02-23“利川”名称的真正来历,也许99.99%的
- 2021-02-23马瑙斯所在地形区名称是
上一篇:舜帝故里在泗水姚墟
下一篇:古代泗水国在如今的什么地方?
以上是免费给大家的参考信息,所有旅游线路均是云南省内旅游路线组合而成。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版权利益,敬请联系站长QQ:
![QQ](/img/qq.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