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黑兰往事:伊朗人质危机与美军营救行动的失败
德黑兰往事:伊朗人质危机与美军营救行动的失败
德黑兰危机
对于各位军迷读者来说,三角洲特 种部队的名字可谓如雷贯耳。
在过去近40年的漫长岁月中,他们先后参与了海湾、阿富汗、 伊拉克等几乎所有的美国对外战争,还在1992年的黑鹰坠落冲突中拥 有高光表现,可以毫不客气的说,三角洲本身已经是战功赫赫的代名词,以其为首的美 国特战体系也可称为全球标杆。
但这支部队在伊朗的首秀却并不光荣。
1980年4月的鹰爪 行动,不仅让三角洲遭遇 失败,也催生了美国对情报与特种作战体系的重大改革 。
继而奠定了日后的辉煌。
危机与计划
霍梅尼的回国只是伊朗灾难的开始
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伊朗国内就爆发了大规模的抗议活动。
以城市大学生 和什叶派宗教人士为首的示威者, 将矛头直指巴列维皇室的腐败与君主 体制。
随着时间的推 移,示威活动愈演愈烈。
尽管伊朗 国王颁布了戒严令禁止,但却换来上千名示威者聚集在德黑兰,高喊“烧死国王”等口号。
随后示威者与安全部队爆发流血冲 突,导致数十人被击毙,史称“黑色星期五”。
到了1978年 末,不堪重负的巴列维王朝被迫下台,并于 1979年1月6日离开伊朗。
2月1日 ,流亡海外多年的霍梅尼就重返德黑兰,在数百万人的欢呼中加冕为第12代伊玛目与伊朗最高领袖。
但这并不是苦难的结束,而只是混乱的序曲。
为了消除了一切巴列 维王朝的痕迹,霍梅尼开始组建革命卫队,对国防军与世俗派人士进行血腥的清洗。
不仅席卷了伊朗人,也同样吞噬了留在伊朗的外国人,尤其是那些与巴列维王朝关系暧昧的美国人。
高 举宗教标语和霍梅尼头像的伊 朗示威者
1978年8月,在 伊朗有大约40名美国公 民,其中包括700名军人和8800多名国防部承包商。
意识到事态失控的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马上动用空军进行了紧急撤侨行动。
12月8—9日,美国空军第21航空队出动2架C—5和9架C—141运输机从伊朗撤离了903人,转运到了美国与德国的空军基地。
到1979年2月10日,美军共出动了34架次C—5和87架C—141将5732名乘客、687吨货物和169头宠 物运出伊朗。
2月17日,又出动1架C—141将69名乘客空运到了雅典。
除此之外,美国政府还承包了13架波 音737客机将4099人运出伊朗。
尽管美国军事空运司令部 和参谋长联席会议尽了最大努力去撤离人员,但悲剧还是发生了。
1979年11月1日,霍 梅尼号召全伊朗人民向以色列和美国示威。
随后便有 大量伊朗人包围了美国大使馆。
到了11月4日,500—3000名 自称伊玛目门徒的 学生冲入大使馆,将63名外交官和平民扣做人质,还有3名美国外交官在伊朗外交部被俘。
只有6名大使馆 成员在加拿大以及瑞典大使馆庇护下成功逃脱。
这个事件也在2012年被改编成了电影《逃离德黑兰》。
随后美国政府进行了一系列恩威并施的谈判,包括停止从伊朗进口石油、驱逐部分 伊朗人离开美国以及冻结伊朗在美国的80亿美元资产等。
但软硬不吃的霍梅尼依然拒绝释放全部人质 。
只有13名女性和非裔美国人在11月19日和20日获得额外开恩。
翻墙 冲入美国大使馆的伊朗示威者
1980年初,谈判失败的美国 政府与吉米—卡特总统开始谋划一次武装解救行动。
在经过了近4个月的分析和情报整理,参谋长联席会议终于在1980年3月中旬拿出 了完整的可行计划:
1.首先,中央 情报局的两名特工将在距离德黑兰490公里的沙漠中建立一个代号为“沙漠一号”的降落点。
2.随后,6架C—130运输机将从阿 曼海域的马萨拉岛起飞,将直升机燃料、三角洲部队和游骑兵等救援人员送往“沙漠 一号”。
3.8架海军的RH—53D重型直升机,也将从距 离伊朗海岸 线50海里的“尼米兹”号 航母上飞往“沙漠一号”与C—130机队会 合并补给燃油。
4.再用直升机将特种部队运往距离德黑兰8 0公里的“沙 漠二号”前进点,救援部队将在当地时间8点换乘中情局提前备好的6辆卡车潜入德黑兰。
5.等到23时,救援部队将兵分两队。
一队由93人的“三角洲”组成,前往美国大使馆营救53名被困人质。
另外一队将由13名游骑兵组成,前往伊朗外交部营救另外被困的3名人质。
6.在营救成功后,救援部队将保护人 质前往大使馆旁的足球场登上直升机。
7.同时,第三队游骑兵将攻占德黑兰南方56公里的曼沙里耶 机场作为撤离点。
空军的C—141运输机将运载80名游骑兵抵达该基地。
8.在人质乘直升机抵达曼沙里耶机场之后就放弃直升机,换乘 空军的C—141运输机离开伊朗,前往埃及。
鹰爪行动计划示意图
为了保证这次极其复杂的救援行动能够实现,尤其是解决飞行问 题。
美军进行了大量的试验,并发现计划存 在诸多问题:首先是RH—53D不具备空中加油能力,无法直接从公海飞到德黑兰。
其次 负责驾驶的海军飞行员也缺乏超低空与夜间飞行经验,这一切让 救援部队选择用陆战队飞行员替换他们,同时准备1架搭载18000加仑燃油的EC—130运输机来 为直升机进行地面加油。
在最终方案中,将有 16名飞行员参与任务,其中海军陆战队12人、海军3人、空军1人。
此外,救援部队还包括93名陆军三角洲特种兵、25名游骑兵、12名配备FIM—43“ 红眼”防空导弹的陆军防空兵,他们将由查理斯—贝克维斯 上校指挥,而爱德华—赛弗特上校将负责指挥直升机机队。
整个行动的最高指挥官为詹姆斯—沃特陆军少将。
在经过了5个月的联合训练与审核之后,美军决定 于 4月24日开始行动,行动代号鹰爪。
对于行动成功至关重要的RH—53D重型直升机
失败 与教训
负 责 指挥三角洲的查尔斯—贝克维斯上校
1980年4月24日夜,第1架MC—130携带着三角洲部队与指挥官们前往“沙漠一号”。
其他5架C—130则将在他们1小时之后起飞。
这架MC—130的任务是在120米超低空穿越伊朗防空网,抵达“沙漠一号”并封锁周围的高速公路,防止出现特殊情况。
但意外 还是如期而至,三角洲们刚刚降落,就碰上了1辆 载有45名伊朗人的大巴车。
为了防止泄密,美军选择将其全部扣为人质。
可祸不单行,他们又碰 上了1辆油罐车,而且对方还拒绝停车试图闯岗。
三角洲不得不用携带的M72LAW火箭筒将之炸毁 ,可之后又有1辆皮卡快速闯过了美军封锁,让美 军无法拦截。
好在之后的5架C—130都成功降落,卸下 了全部物资。
其中4架按计划继续留在“沙漠一号”待命,其余2架返回埃及。
80年代的三角洲特种部队
这次 行动与其说是一次营救,不如说是一次豪赌,而恰好 这天不是美军的幸运日。
自第1架C—1 30起飞以来,该死的意外情况就层出不穷,尤其是在海军的RH—53D上。
在行动之前, 贝克维斯上校本来要求 海军 在航母上保存至少10架RH—53D执 行任务。
但海军 表示最多 只有8架。
而现在这8架也开始撂挑子了。
先是在起飞后大约两个小时,蓝胡子6号的RH—53D的传动系 统发生故障。
按照制造商的估计,故障灯亮起之后,传动系统还能坚持15小时。
但飞行员并不知道这一点,保守起见选择了返航。
1个小时之后,直升机队又遭遇了巨大的沙尘暴。
当他们好 不容易穿过沙暴之后,发现自己面前又出现了更大的沙暴。
这种被伊朗人称之为“哈布”的低空沙暴,令直升机队措手不及。
因为之前空军的气象专家无法进入伊朗进行观测,只 能借助模糊的情报得出天气晴朗的坑爹结论。
虽然在中情局的《情报摘要 》中有相关内容,但飞行员们却根本没有应对经验。
很快,蓝胡子”5号也遭遇了导航系统故障。
由于能见度极差再加之需要保持无线电静默,所以其他直 升机无法为其提供无线电领航。
负责机队的萨弗特上校也无法指挥,只能任由 其返航。
专用于特种作战的MC—130运输机
截止此时,8架RH—53D已经只剩下了6架,而这恰恰是任务所需的最低直升机数量。
此时已经抵达“沙漠一号”的地面部队,正在焦急的等待着直升机的抵达。
他们已经比预计时间迟到了足足 60—90分钟,这让贝克维斯上校意识到已经无法在夜间完 成救援了,撤离任务必须推迟到上午。
但跟他们之后的遭遇比起来,迟到简直就 是小问题。
直升机终于抵达之后,救援部队马上开始给直升机加油补给并准备登机。
就在此时,蓝 胡子2号的飞行员报告自己的座机出现了液压故障。
机队指挥 官撒弗特上校随即与贝克维斯上校开始交涉,最后不得不放弃使用这架飞机。
由于直升机已经只剩下了5架,低于任务要求的最低数量。
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贝克维斯上校通过卫 星电话联系了坐镇埃及 的沃特少将。
少 将又请示了卡特总统,最后只能宣布任务取消,全部人员撤离。
炸毁在伊朗沙漠中的RH—53 D
但美 军的噩梦还远远没有结束。
尽管任务取消,但直升机还是得加油之后才能撤离。
此时的“沙漠一号”着陆区堆积了 4架C—130和5架RH—53D。
他们巨大的螺旋桨如电风扇般吹起了大量扬尘,还产生了大量噪音,令现场一片混乱,让指挥官们很难指挥。
不久,1架RH—53D的螺旋桨直接撞上了EC—13 0的垂尾。
随后两架飞机的燃料与弹药引发了巨大的爆炸 ,将8名美军当场炸死,还有1名伊朗平民被卷入爆炸身亡。
惊魂未定的美军只能快速撤离,连战友的遗体都未能带走。
这些遗体在次日凌晨被伊朗军队发现,并拖尸街头以此来嘲笑美国,使这一事件变成了美国历史上 巨大的丑闻。
尽管在伊朗在1981年1月20日,同意释放全部人质返回美国。
但这次惨败还 是深深刺痛了美军,让美军开始重视越南战争之后快速下降的特 种作战能力。
以退役海军上将 詹姆斯—霍洛威上将为首的特别小组对事件进行了深刻的分析 ,最 终发现了该行动中存在的重大问题。
被一同炸毁的EC—130残骸
首先是行动总负责人沃 特少将。
虽然他是一位经历过三场战争,同时拥有游骑兵和空降兵资格的资深老兵,但他缺乏秘密行动的经验。
也没采用相对成熟的危 机行动系统来作为指 挥体系,而是组建了一套临时 拼凑的指挥 系统。
导致“沙漠一号”同时出现了4位互相平行的指挥官:“沙漠1号”着陆区指挥官凯尔上校 ,救援部队指挥官贝克维斯上校、一位负责保护“ 沙漠1号”的陆军少校以及直升机队的指挥官赛弗特上校。
这导致了现场的指挥混乱与分工不明确。
其次,沃特少 将因为担心被苏联间谍卫星拍到而放弃了进行必要的模拟演习,导致诸多意外情况 未被考虑到。
当然,这也不能全怪沃特少将。
在这次任务的人员组织上就暴露出当时的美军缺乏专业的联合特种作战能力。
参加任务的部队可谓是五花八门,缺乏足够的联合训练和时间。
直升机飞行员在亚利桑那训练,而大部分三角洲则在北卡莱罗纳训练。
空军 飞行员甚至来自数千公里外的佛罗里达或者关岛,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任务中 会 出现如此多的协 同问题。
不幸遇难的8名美军官兵
装备方面也问题巨大。
RH—53D只是海军的常规直升机,并不适合远距离的特种作战。
普通的飞行员们也不具备在复杂地形/气象,如沙漠和沙尘暴中 进行夜间超低空渗透的能力。
最后就是总统和参谋长联席会议也缺 乏一支专业的特战幕僚团和指挥团队,以致于计划反复修改,减少了准备 时间。
痛定思痛后的美军,随即组建了特种作战司令部与专用于直升机渗透任务的第160夜航团。
逐步奠定了今日的特战体系,并书写了一段段如击毙本—拉登的传奇故事......
.
德黑兰往事:伊朗人质危机与美军营救行动的失败
德黑兰危机
(所属部门:昆明国旅旅行社客服部)
相关毛伦问答
- 2021-02-23性压迫之下的德黑兰女人
- 2021-02-23德黑兰的行政区划
- 2021-01-27被杀将军苏莱马尼之女当面问伊朗总统
- 2021-01-27河北的“桥东往事”,石家庄为什么只留
- 2021-01-22伊朗马什哈德时间/时区/和中国北京的时
- 2021-01-21伊朗之旅(五)伊斯法罕
以上是免费给大家的参考信息,所有旅游线路均是云南省内旅游路线组合而成。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版权利益,敬请联系站长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