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舜都|绚丽的永济文化 (一)
人文舜都|绚丽的永济文化 (一)
永济人文
据史料载,从上古时期,这里就出现了一座城市,即“舜都蒲坂”,为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永济有着太多见证舜文化的古迹。
张营镇舜帝村,一座建于康熙五十九年三月的8米牌楼坐西向东,屹立在村子中央,碑楼上书“大孝有虞氏舜帝故里”,传承了汉唐流传的诸冯遗迹。
舜帝村原名姚墟村,村里人大多姓姚,属诸冯里,佐证了舜帝姓姚和舜生诸冯的史料记载。
1940年,日本人水野清一和日比野丈夫曾来此考察舜帝遗迹,并在56年出版的《山西古迹志》中,记载了在舜帝村看到的舜王庙景象。
舜耕历山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由于人们尊崇舜帝的心理,天下舜耕的历山多达七十多处。
但唐宋以来,随着考古发掘的旁证,更多的专家学者将这个故事的发生地锁定在了秦晋豫三省交汇的河东地区。
二十四第一孝“孝感动天”讲述的是舜耕历山的故事,传说舜的事迹感天动地,大象为他耕田,小鸟为他来播种。
很多人质疑蒲坂一带不产象,何来大象耕田?其实早在20世纪70年代,中科院考古队在尧王台就发现了大量古生物化石以及远古人类打造的石锛、石杵、刮削器等,特别还有几块巨大的象牙化石和纳玛象骨,这些文物1974年被鉴定为丁村文化,属旧石器时代遗址。
从若干万年前的古生物化石到风雨侵蚀的古代遗址,从卷帙浩繁的古代文献到口碑相传的民间神话,蒲坂大地上处处透析着古老的舜文化气息。
舜帝村北,有个叫陶城的村子就是史传舜陶河滨的地方。
这里曾经被分作东西南北四个陶城村,但随着岁月和河水的侵蚀,现在只留下南陶城,北陶城两个村子。
《蒲州府志》云,“陶邑之名,因城乃有,千载无改,迹绍远古,永复传之。
”清雍正三年,一位农民在这里挖出过一尊一米多高的上古陶器,蒲州刺史龚延飏题词道:犁滨出土,陶器犹新,不奇不窳,想见圣人。
自舜帝之后,蒲地的制陶工艺大为改善,到了商朝,这里就变成了著名的“缶邦”。
这个缶,就是工艺水平极高的陶器,可制作酒具、乐器等。
2008年北京奥运开幕式上,有个宏大的击缶表演就是历史上缶带给人们的视觉震撼。
唐代李泰在《括地志》中说道:河东县南二里有蒲坂城,舜所都也。
城中有舜庙,城外有舜井及二妃坛。
今天,二妃坛依然座落在蒲坂城外一座山陵之巅,向人们诉说着这段辉煌的历史。
离二妃坛不远,城西介峪口村南的中条山上有一处山峦,从南向北依次排列着玉皇庙、祖师庙、三皇庙三座庙宇,当地人称作尧王台。
据史学家考证,尧王访贤、尧舜禅让,禹分九洲等诸多历史故事,都发生在这一带山水之间。
《竹书纪年》记载,尧率舜登首山,得《河图》,乃禅舜。
清乾隆年间,虞乡县令顾月化在《文庙崇圣祠重修碑记》中写道:“中国之名始於尧舜禹,中条五老授其河图九书而治于天下。
初树疆都,依中条而立其国,谓之中国。
”
舜当政后,建都于他的家乡蒲地。
太史公曰: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在那个蒙昧初开的时代,虞舜置众谏之鼓,立诽谤之木、设八恺八元,置九官体系,积极推行“仁义礼智信”的五德之言和“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的五常之教,以孝感天地、德播人间、惩恶扬善、举贤任能的优秀品质,使蒲州很早就成为了华夏神州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禹贡》一书中记载的九条贡赋路线都是通向黄河直指蒲州的。
舜帝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奠基人,虞舜的开创性的政治主张,通过他所完善的国家机器有序运转,使中国社会由原始部落的社会形式向中央集权的国家形式过渡。
直到今天,我们国家在政体、经济、人伦、道德、教化、礼乐等方面,都是从这个源头上发展拓新的,虞舜因此也被后人尊为“华夏大孝”、“道德始祖”、“文明之源”。
(未完待续)
人文舜都|绚丽的永济文化 (一)永济人文
(所属部门:昆明国旅旅行社客服部)
相关永济问答
- 2021-01-302020合肥市瑶海区社区人员协理员社区工
- 2021-01-28台北的永康街区 和式建筑与街道上的人
- 2021-01-28根据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划分,我们
- 2021-01-25山西绛县——人文地理
- 2021-01-25永济东路(大化北生活区)属于哪个省或直
- 2021-01-25永济东路社区居委会区号
上一篇:永济的介绍
下一篇:人文舜都|绚丽的永济文化 (二)
以上是免费给大家的参考信息,所有旅游线路均是云南省内旅游路线组合而成。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版权利益,敬请联系站长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