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县行政区划
威县行政区划
威县威县行政区划
威县 威县威县威县行政区划,据明嘉靖《威县志》载,元代威县分为4个乡,即川义乡(陈村庄)、栖鸾乡(三周社)、礼义乡(盖村社)和大安乡(张台社)。
详情无考。
建置后始详。
明清时期
据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威县志》载:明弘治四年(1491),全县共分4乡,11社(里):在坊、盖村、陈村、张台、章华、飞乌、经镇、新台、德化、安仁、崇义社。
明嘉靖元年(1522),崇义社省,村庄分归各社。
全县分为10社(里)。
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全县为10社(里),137村。
清沿明制,康熙十二年(1673),全县仍为4乡,10社(里),147村。
中华民国初、中期
据民国《威县志》载:民国十二年(1923),全县分为6区。
民国十四年(1925)全县分为4路(亦名4乡,内含4堡、10社、3营、1厂),335村。
东路(75村)、南路(110村)、西路(70村)、北路(80村)。
民国二十二年(1933),全县分为7区,227乡。
民国二十四年(1935),全县7区合并为3区,有229乡。
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
民国二十七(1938)年5月,建立威县抗日民主政府,全县分为3个区。
民国二十九年(1940)春,威县作为抗日实验县,直辖于冀南区。
全县由原来的3个区分为8个区。
民国二十九(1940)年4月,威县第什营、程志庄、白果树、枣园一带九十五个村划归企之县属。
民国二十九(1940)年7月,威县柳疃、常屯、侯贯、干集、梨园屯一带75个村划归清江县属。
民国29年4月划归企之县的属村有95个。
民国三十一年(1942)5月,威县划为7个区。
民国三十一年(1942)10月,威县东部邵固一带26个村划归宏毅县属。
是时,威县
属村有238个。
民国三十四年(1945)11月,清江、企之、宏毅三县撤销,并归威县。
全县共分为10个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949年10月。
全县仍划为10个区,438个村。
1950年1月28日,原10个区中的二区划掉,全县并为9个区。
1950年6月6日,全县9个区缩减为5个区,共计443个村庄。
一区驻地城关,二区驻地枣园,三区驻地雪塔,四区驻地常屯,五区驻地七级。
1953年4月,全县划分为5个管理区、75个乡镇。
1956年7月,撤销5个管理区,成立两个办事处。
原75个乡镇合并为31个乡,共计443村。
1958年3月,全县31个乡、2个办事处合并划为2个管理区、21个乡。
1958年8月,全县2个管理区、21个乡,划为政社合一的5个人民公社,下设32个管理区。
村改为大队。
1958年11月,威县并入南宫县。
原威县辖区分为5个人民公社:威镇人民公社、梨园屯人民公社、侯贯人民公社、章台人民公社、七级人民公社。
下设50个管理区。
1961年5月,恢复威县建置。
全县划为5个工作委员会、32个人民公社,共计463个自然村,518个大队。
1968年1月,威县成立革命委员会,下设32个公社革命委员会。
1982年2月,县革命委员改为县介绍,32个公社革命委员会改为32个公社管理委员会。
1984年1月,根据中*中*、国务院《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精神,撤销人民公社和大队,全县32个人民公社改为32个乡,下设519年村民委员会。
1985年5月,城关、梨园屯、侯贯、章台、七级5个乡改乡为镇。
全县划为5镇,27乡,辖519个行政村,463个自然村,驻地和辖区不变。
1988年改城关镇为洺州镇,其驻地和辖区未变。
1990年底,全县共5镇,27乡,辖522个行政村,463个自然村。
1996年1月,威县乡镇合并,原32个乡镇合并为16个乡镇。
(以前有人发过)
威县行政区划威县
(所属部门:昆明国旅旅行社客服部)
相关威县问答
- 2021-05-27安徽马鞍山市当涂县行政区划
- 2021-05-27广东茂名调整行政区划 茂港区电白县并
- 2021-05-27最新,电白水东行政区划大调整,撤镇
- 2021-05-27广东茂名市电白区行政区划
- 2021-05-27中国行政区划——广东省茂名市
- 2021-05-27广东茂名历朝行政区划图,茂名不是茂
上一篇:没有了
以上是免费给大家的参考信息,所有旅游线路均是云南省内旅游路线组合而成。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版权利益,敬请联系站长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