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南瑶族自治县
连南瑶族自治县
连南瑶族自治县面积
连南瑶族自治县
连南瑶族自治县,位于广东省西北部,北回归线以北,北纬24°17′16″——24°56′2″,东经112°2′2″——112°29′1″之间。
东北与连州市交界,东南与阳山县相连,南接怀集县,西邻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西北与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接壤。
辖7个镇(三江、寨岗、大麦山、香坪、大坪、涡水、三排)71个村居委会,是瑶族聚居县,县城设在三江镇,107国道开通后,县城距广州公路里程236公里,距坪石火车站120公里。
瑶族居住的地方占全县80%的面积,在连绵百里的高山峻岭上,到处是瑶家村寨,瑶族风情丰盛,故连南瑶族自治县有“百里瑶山”之称。
基本概况
县境南北纵横距约71(一说73.5)公里,东西最大距离约45(一说47.5)公里。
据1985年土地区划调查统计,全县土地总面积为1305.929平方公里(其中瑶区面积1153.929平方公里,占88%;汉区土地面积152平方公里,占12%),折合195.88935万亩。
其中林业用地147.9187万亩,占78.02%;农业用地10.2493万亩,占5.4%;牧地17.9424万亩,占9.46%;塘库水面1.5166万亩,占0.8%。
城镇、村庄、道路、厂矿用地4.0480万亩,占2.14%;裸露石头山7.9250万亩,占4.18%。
1—22012年连南成功创建为省教育强县,实现基础教育历史性跨越。
2010年实施由财政补贴的全民医保制度,人民健康水平显著提高,平均寿命达71岁;城镇化发展日新月异,县城面积扩展7倍多,2011年被评为“中国宜居宜业典范城市”;交通网络四通八达,2012年全县通车里程达798.4公里;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解决农村饮水难题,农村群众基本用上干净自来水;森林覆盖率79.3%,2011年被授予“省林业生态县”称号。
行政区划
全县划分为7个镇。
即三江、寨岗、大麦山、香坪、大坪、涡水、三排。
瑶族分布于占全县面积88%的山区;汉族分布于三江镇、寨岗镇等地,皆属平原丘陵地带,占全县面积的12%。
据2005年人口统计,全县共有人,其中瑶族80972人,占总人口的50.73%多;壮族1523人;汉族7万多人,大部分为客家人。
还有少量的回、满、黎、彝、土家、布依、朝鲜等民族。
民族历史
建国前,该县主要有瑶、汉、壮三个民族居住。
据史书记载和考古发现,约在1500年前,中原文化已传播到连南,汉族人口已有相当的数量。
在隋唐时期,连南地区已有一定数量的瑶族居住,元代时已产生了独特的社会政治组织——瑶老制。
明代形成了“八排二十四冲”(排即大山寨,冲即小山寨)。
这里的瑶族,有过山瑶和排瑶之分。
排瑶是因为瑶民习惯聚族居住,依山建房,其房屋排排相叠,形成山寨被汉人叫“瑶排”,所以被称呼“排瑶”;过山瑶则因为其祖先以耕山为主,“食尽一山过一山”,迁徙无常而得名。
据民间传说和史书记载,排瑶主要来自湖南湘江、沅江流域的中下游和洞庭湖地区。
约在隋唐时期,他们祖先经辰州、道州等地,迁徙到连南山区结寨定居。
过山瑶则在清朝时期分别从湖南和广西迁徙到连南,新中国成立后,已建寨定居下来了。
壮族则明朝正统年间后陆续从连山等地迁来连南定居。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各族人民友好往来,共同开发了连南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
连南瑶族同胞虽然僻居深山大岭,但历代封建统治阶级对瑶族人民采用歧视和压迫的政策,军事上不断进行围剿,"梨其巢穴、种类无遗"政治上分而治之,把瑶族聚居地区分割到连山、连县、阳山管辖,并买一些瑶族上层充当他们的傀儡,制造瑶族内部矛盾;经济上千方百计对瑶族同胞进行剥削和掠夺。
加上瑶区内部纠纷丛生,械斗不段,瑶长瑶练乘调解之机敲诈勒索,瑶族同胞的生活极为贫困,人口从历史上号称10万减至刚解放时的2万2千多人,瑶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仍保持古老封建社会原始状态,民族矛盾十分尖锐。
民族政策
根据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1951年2月21日,广东省介绍批复北江专署和连南县政府(实行民族区域自治),1952年4月,政务院批准成立县一级的连南瑶族自治。
1953年1月25日在三江镇召开了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正式宣告连南瑶族自治区成立,并隆重举行庆祝大会。
民族问题的核心问题是实现民族区域自治。
建国后,从中*到地方各级领导机关十分重视解决民族问题。
首先要创造一定的条件,尤其是干部条件。
因此,加紧培养瑶族干部并领导和帮助瑶族人民进行生产、文教、卫生等项建设事业上去,启发其政治觉悟是极其重要的工作。
批复还指出:为逐步深入开展工作,尤其注重瑶族内部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无论与他们的上层下层,均应进行广泛的密切联系。
这一批示,为连南实现民族区域自治明确了指导方向。
同年6月22日,广东省介绍制定的《关于少数民族工作决定》中指出:连南少数民族地区要做好准备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决定》的下达,加快了连南区域自治筹备工作的进程。
同年9月,中*访问团第二分团20余人在马杰团长率领下访问连南时,直接到瑶寨向瑶族同胞传达党中*、毛主席、中*介绍对他们的深切关怀,宣传共产党的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的政策。
为实现连南区域自治创造必要的条件。
新中国成立后,从中*到地方的各级党政部门十分重视培养和任用瑶族干部。
从1950年开始,县先后吸收瑶族干部49人,占全县机关干部119人的41%。
期间,又选拔任用乡、村级基层瑶族干部73人,并选送瑶族青年20余人到南方大学、中南民族学院、中*民族学院等高等院校学习文化、专业知识,接受革命思想教育。
1950年至1952年间,仅选送到南方大学学习的连南瑶族青年学生就达95人,其中9人学成回县后,担任科局级领导职务。
至1952年底,在全县机关单位工作的干部有161人,其中瑶族84人,占总数的一半以上。
其中全县3个瑶区的正副区长8人均是瑶族。
此外,还有瑶族乡级干部48人,瑶族农业技术干部9人,企业瑶族干部13人,小学瑶族教师15人,瑶区瑶族卫生工作者8人,这为实现民族区域自治准备了必要的干部条件。
与此同时,积极开展瑶族内部统战工作,促进瑶族人民内部的团结。
瑶区的上层老人,是历史形成的特殊阶层,每一个排寨均有2至3名不等的上层老人代表人物。
他们多数略识文字,较为熟悉瑶族历代口头相传的历史和瑶区不成文的习惯法,较为能说会道,较为办事公道,而且年纪多为60岁以上,是当地有威望的民间领袖人物,具有普遍的代表性、权威性、影响性,他们虽多数曾经选任排寨的天长公、头目公等职位,但并无特权,社会地位与瑶民几乎相同,仅是被当地瑶民尊敬而已。
因此,在当时情况下,做好上层老人的统战工作,对稳定瑶区社会秩序,促进瑶民内部的团结,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为做好这项工作,县委和县介绍对瑶族上层人士采取尊重、团结、教育的政策。
县政府建立参事室,聘任威信高又热心为群众服务的瑶族上层老人;为参事。
参事室是适应瑶区特点的具有统战性、咨询性的机构,主要职能是组织参事室成员学习党和政府颁布的方针、政策,进行社会调查研究,反映瑶民的呼声和要求,向政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参事室成员的工作,密切瑶族同胞与政府的联系;参与讨论和审查县地方法规草案和由县政府批准或发布的规章制度;向瑶民宣传、解释政府的方针政策,协助政府处理民事纠纷。
连南瑶族自治县连南瑶族自治县面积
(所属部门:昆明国旅旅行社客服部)
相关连南县问答
- 2021-05-27新晃侗族自治县卫星地图
- 2021-05-27新晃侗族自治县地图
- 2021-05-27通道侗族自治县简介概况 明生
- 2021-05-27 通道侗族自治县概况
- 2021-02-244年减贫6万人中国唯一仫佬族自治县罗城
- 2021-02-24 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河北省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广东清远地区有多少个县
以上是免费给大家的参考信息,所有旅游线路均是云南省内旅游路线组合而成。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版权利益,敬请联系站长QQ:
![QQ](/img/qq.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