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门的前途不在台湾,在大陆”
“金门的前途不在台湾,在大陆”
金门县经济怎么样
言咏 金门县长李炷烽可能是台湾最“亲大陆”的一位县市级官员,他总是不遗余力地向大陆、向世界推销金门。
金门高粱酒厂在厦门开设大陆第一家专卖店时,他亲赴现场剪;厦门举行海峡旅游博览会,他率团参加推介金门风光;在台湾,他被戏称为“最想去大陆的人”,有统计称他任县长期间申请赴大陆的次数居台湾所有县长之冠。
2006年,李炷烽提议把金门建成“一国两制试验区”,引起两岸的强烈反响。
他的梦想是,金门不比港澳更远。
作为一个资源稀缺,又被台湾漠视的离岛的县长,李炷烽苦心积虑。
他深信,只有和厦门捆绑在一起发展,金门才有活路。
11月3日,李炷烽接受了《经济观察报》的采访,对于大陆媒体,他很少拒绝,总是有求必应。
“如果大陆来金门像我们去一样方便,生活圈的概念就形成了”经济观察报:金厦之间的民间自发交融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基于一种什么样的推动力?李炷烽:经济是一个现实的推动力。
非正式来往早在台湾解严之前就开始了。
那时海防没以前严格,私下有了一些小额贸易,这边带点打火机等民生用品,去那边换取虾、螃蟹。
2001年开始“小三通”,希望把地下的台面化,便于监管。
现在“小三通”慢慢扩大化,到今年6月19日,所有台湾人都能去。
这让通过金门去大陆的人数增加了一倍以上,以前每天约2000多人,现在0多人,最高达到过7000多人。
经济观察报:在这种交流中,金门得到了什么呢?李炷烽:金门的天地扩大了。
以前我们只能往台湾发展,现在我们多了一条管道。
“小三通”之后金门去厦门置产的很多,相对于台湾,获利更高。
现在很多退休老师到厦门住一两个礼拜再回来,体会一下不同的环境。
厦门是一个高度繁荣的城市生活,回到金门就好像在乡下喘口气。
过去说金门厦门近在咫尺,但又咫尺地名。
“小三通”之后我们要去厦门,已经没有任何阻碍了。
拿了证件买了船票就过去,在厦门码头办一个落地签。
早上去,下午回来,就好像从岛的东半部到西半部一样,只是要坐一趟船而已。
经济观察报:马英九上任后提出促建“金厦生活圈”,在你看来,这个圈子是不是已经在民间层面形成了?李炷烽:目前我们去的多,大陆来的少。
如果大陆来金门像我们去一样方便,生活圈的概念就形成了。
如果允许大陆人来金门置产,那我看金门土地马上会被买光。
有钱人太多了,花个三五百万,土地产权是永久的,周末来度度假,两地会变得更像一个城市。
“金门人充满了矛盾,长期以来我们压抑的情结很深”经济观察报:你曾经说过,1992年以前,金门和台湾是两个世界。
李炷烽:是的。
过去60年里,金门作为阵前,制度和台湾一直有很大的不同。
台湾早在50年前就开始民选,金门十几年前才有选举,早期我们要去台湾比现在去厦门还困难,我们要申请出入境证,还要签证。
经济观察报:长期特殊的位置是不是让金门人也有一种特殊的心态?李炷烽:我们金门人充满了矛盾,长期以来我们压抑的情结很深。
过去的战地政务,我们为台湾牺牲了很多。
但台湾永远以本岛作为优先的考量,对金门的定位永远是工具,踏脚石,桥梁。
不管怎么定位,都是被台湾决定,永远没有金门人自己的主张。
我们要求和厦门来往,台湾政府用施舍的姿态给你一点点,好像还是莫大的恩惠。
但如果说,大陆要来打金门,台湾你有没有能耐来保护我们?你保护不了我们,又不让我们自己发展,那不合理。
说得难听一点,台湾没把我们看在眼里,我们跟台湾不一样,我们是福建省金门县,我们是说闽南话的外省人,角色很尴尬,里外不是人。
“台独”的眼里根本就没有金门、马祖的存在,虽然不敢直接说不要我们了,但心里从来不觉得我们重要。
经济观察报:所以说,你的很多立场和行为,也是出于现实利益的考虑?李炷烽:这是一个大环境。
长期以来,台湾是不是应该有一点点慈悲之心,想着我们替你挨了那么多炮弹,是不是给点更好的政策?总不能让我们的人民所得一直低于台湾很多,我们现在人民所得是全台湾最低的一个县份。
2007年大概只有台湾的72%,这在历史上已经算高的了,因为台湾经济掉下来了,我们没掉那么明显。
经济观察报:金门的经济发展,从厦门这边受惠多,还是从台湾那边得到多?李炷烽:我觉得现在从厦门受惠更多。
2007年我们交给台湾的税赋52亿多台币,台湾给我们的补助才42亿台币。
如果不限制我们,我们可以把钱存厦门去,那人民币升值很快,利息也比台湾高。
这几年金门人去厦门买房子大概就买了近万套,现在房价都翻了好几番了。
经济观察报:但台湾也给了金门一些优惠政策,比如金门人考台湾学校有一定的加分优惠?李炷烽:现在台湾的学校都找不到人读了。
这优惠最近才开始有,以前我们考大学时没有加分啊,要坐船去台湾考试,坐了24小时船晕头转向,上岸就上考场。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长期以来有不平之鸣,现在他们给的这些优惠政策只是些皮毛。
所以我们总说,不要假仁假义帮我们,只要不限制我们就行。
我常跟台湾讲,金门与大陆,有别于台湾和大陆,要有因地制宜的政策。
以前从金门去厦门,我们要先去台湾,从台湾转香港,香港再转厦门。
看着大嶝岛游泳就可以回家了,我却要转上一天,心里的挫折感很深。
“大陆只要少数人对金门有兴趣,就不一样了”经济观察报:“大三通”之后,金门担心自己的地位受到影响吗?李炷烽:台湾现在也有很多人迷失,认为以后直飞北京、上海,不经过你金门,金门的港口机场的投资浪费了。
但我说,未来金门的前途不在台湾,在大陆。
我们不稀罕台湾每年几百万人的进进出出,我们从这里获利也有限。
我们期望大陆经济越来越好,社会越来越稳定,有能力出游的人越来越多。
现在是90%的客人来自台湾,10%来自大陆,希望哪天能做到99%的客人来自大陆,1%来自台湾。
经济观察报:你觉得金门对于大陆游客的吸引力在哪里?李炷烽:金门的闽南建筑,金门的生态环境,金门的战地特色,都是吸引力。
胡里山炮台不成了景点吗?金门这样的景点随处可见。
金门之于大陆人还是有很多神秘感的,他们很好奇,想去看看。
光是这些人就不得了。
经济观察报:“大三通”时代你对金门的定位?李炷烽:大陆人休闲旅游的天堂。
金门很小,大陆很大,大陆只要少数人对金门有兴趣,就不一样了。
金门的前途不在台湾,而在大陆,这扇门一旦打开就关不住。
“大陆要给金门拿出点具体的作为”经济观察报:在招商引资方面,你算是台湾最活跃的一个县长了?李炷烽:台湾蓝绿的比例比较接近,很多县、市长更多的考量在选票,两边都不得罪最好。
我觉得这样不是很妥当,世界各国都在争取大陆这个市场,台湾没有隔绝于大陆的实力。
你们现在是在为台湾锦上添花,没有为金门雪中送炭。
7月10日包机直航就直飞台湾了,后来9月份才增加说可以飞金门。
以前不是说“江陈会”在台湾要谈扩大“小三通”的议题吗?现在好像也没有。
所以我也要抱怨。
我觉得,一个大的地方对小的问题反而要重视,照顾弱势是一种美德。
经济观察报:那你希望大陆在政策上再做些什么?李炷烽:大陆要给金门拿出点具体的作为,比如金门很想把跨海大桥做起来,那大陆可以表示善意,说我们想帮金门做一座桥,问台湾要不要一起来做。
如果台湾说不,大陆可以说,我们来帮金门同胞做。
如果台湾说,这是我们的地方,我们来照顾,那也行,金门的目的也达到了,管它谁做,桥能做起来就行。
大陆每天都在做桥,其他地方多一座少一座一点影响都没有,如果做这个桥,就是表示我要和你和平往来,我要回馈金门。
“我是深蓝色的”经济观察报:你可能是最“亲大陆”的县长了,这会让你在台湾人眼里显得另类吗?李炷烽:台湾有些人是墨绿色的,“台独”成了他的一个信仰。
我是深蓝色的,统一是我的目标和坚持。
我们要从历史文化的渊源来看。
像我们李家,是从甘肃到陕西到河南,一路下来的。
我们只要找到族谱,就能知道我们从哪里来。
经济观察报:你当年提出“一国两制试验区”这些“亲大陆”的提议时,陈水扁政府怎么看待?李炷烽:他们认为这个名词是大陆提出来的,就不是什么好东西。
他们没有理性看待问题。
其实“一国两制”不是什么罪大恶极。
经济观察报:在陈水扁政府那么反大陆的情境下,你做这些有压力吗?李炷烽:我们的主张没有办法获得支持,我们的想法和具体实施有挫折感,这就是我们的压力。
至于其他的,他们也不能把我们怎么样,从这个层面上说没什么压力。
经济观察报:对于岛内“台湾人和中国人”的纷争,金门人怎么看?你们认为自己是什么人?李炷烽:我们是金门人,也是中国人,也是台湾人,也是华人。
我觉得有朝一日都是地球人,你有本事,整个地球都是你的,你没本事,把地球都给你也转不动它,名称不重要。
金厦生活圈的形成是历史的必然,也是地理的必然。
因为60年的隔绝是人为的障碍,1949年以前金门人去到东南亚,都是从厦门走,没有人从台湾走。
所以说只是回到过去的一个正常状态。
金厦如果不能连在一起,两岸永远是两个世界。
“金门的前途不在台湾,在大陆”言咏—11—10言咏 金门县长李炷烽可能是台湾最“亲大陆”的一位县市级官员,他总是不遗余力地向大陆、向世界推销金门。
金门高粱酒厂在厦门开设大陆第一家专卖店时,他亲赴现场剪;厦门举行海峡旅游博览会,他率团参加推介金门风光;在台湾,他被戏称为“最想去大陆的人”,有统计称他任县长期间申请赴大陆的次数居台湾所有县长之冠。
2006年,李炷烽提议把金门建成“一国两制试验区”,引起两岸的强烈反响。
他的梦想是,金门不比港澳更远。
作为一个资源稀缺,又被台湾漠视的离岛的县长,李炷烽苦心积虑。
他深信,只有和厦门捆绑在一起发展,金门才有活路。
11月3日,李炷烽接受了《经济观察报》的采访,对于大陆媒体,他很少拒绝,总是有求必应。
“如果大陆来金门像我们去一样方便,生活圈的概念就形成了”经济观察报:金厦之间的民间自发交融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基于一种什么样的推动力?李炷烽:经济是一个现实的推动力。
非正式来往早在台湾解严之前就开始了。
那时海防没以前严格,私下有了一些小额贸易,这边带点打火机等民生用品,去那边换取虾、螃蟹。
2001年开始“小三通”,希望把地下的台面化,便于监管。
现在“小三通”慢慢扩大化,到今年6月19日,所有台湾人都能去。
这让通过金门去大陆的人数增加了一倍以上,以前每天约2000多人,现在0多人,最高达到过7000多人。
经济观察报:在这种交流中,金门得到了什么呢?李炷烽:金门的天地扩大了。
以前我们只能往台湾发展,现在我们多了一条管道。
“小三通”之后金门去厦门置产的很多,相对于台湾,获利更高。
现在很多退休老师到厦门住一两个礼拜再回来,体会一下不同的环境。
厦门是一个高度繁荣的城市生活,回到金门就好像在乡下喘口气。
过去说金门厦门近在咫尺,但又咫尺地名。
“小三通”之后我们要去厦门,已经没有任何阻碍了。
拿了证件买了船票就过去,在厦门码头办一个落地签。
早上去,下午回来,就好像从岛的东半部到西半部一样,只是要坐一趟船而已。
经济观察报:马英九上任后提出促建“金厦生活圈”,在你看来,这个圈子是不是已经在民间层面形成了?李炷烽:目前我们去的多,大陆来的少。
如果大陆来金门像我们去一样方便,生活圈的概念就形成了。
如果允许大陆人来金门置产,那我看金门土地马上会被买光。
有钱人太多了,花个三五百万,土地产权是永久的,周末来度度假,两地会变得更像一个城市。
“金门人充满了矛盾,长期以来我们压抑的情结很深”经济观察报:你曾经说过,1992年以前,金门和台湾是两个世界。
李炷烽:是的。
过去60年里,金门作为阵前,制度和台湾一直有很大的不同。
台湾早在50年前就开始民选,金门十几年前才有选举,早期我们要去台湾比现在去厦门还困难,我们要申请出入境证,还要签证。
经济观察报:长期特殊的位置是不是让金门人也有一种特殊的心态?李炷烽:我们金门人充满了矛盾,长期以来我们压抑的情结很深。
过去的战地政务,我们为台湾牺牲了很多。
但台湾永远以本岛作为优先的考量,对金门的定位永远是工具,踏脚石,桥梁。
不管怎么定位,都是被台湾决定,永远没有金门人自己的主张。
我们要求和厦门来往,台湾政府用施舍的姿态给你一点点,好像还是莫大的恩惠。
但如果说,大陆要来打金门,台湾你有没有能耐来保护我们?你保护不了我们,又不让我们自己发展,那不合理。
说得难听一点,台湾没把我们看在眼里,我们跟台湾不一样,我们是福建省金门县,我们是说闽南话的外省人,角色很尴尬,里外不是人。
“台独”的眼里根本就没有金门、马祖的存在,虽然不敢直接说不要我们了,但心里从来不觉得我们重要。
经济观察报:所以说,你的很多立场和行为,也是出于现实利益的考虑?李炷烽:这是一个大环境。
长期以来,台湾是不是应该有一点点慈悲之心,想着我们替你挨了那么多炮弹,是不是给点更好的政策?总不能让我们的人民所得一直低于台湾很多,我们现在人民所得是全台湾最低的一个县份。
2007年大概只有台湾的72%,这在历史上已经算高的了,因为台湾经济掉下来了,我们没掉那么明显。
经济观察报:金门的经济发展,从厦门这边受惠多,还是从台湾那边得到多?李炷烽:我觉得现在从厦门受惠更多。
2007年我们交给台湾的税赋52亿多台币,台湾给我们的补助才42亿台币。
如果不限制我们,我们可以把钱存厦门去,那人民币升值很快,利息也比台湾高。
这几年金门人去厦门买房子大概就买了近万套,现在房价都翻了好几番了。
经济观察报:但台湾也给了金门一些优惠政策,比如金门人考台湾学校有一定的加分优惠?李炷烽:现在台湾的学校都找不到人读了。
这优惠最近才开始有,以前我们考大学时没有加分啊,要坐船去台湾考试,坐了24小时船晕头转向,上岸就上考场。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长期以来有不平之鸣,现在他们给的这些优惠政策只是些皮毛。
所以我们总说,不要假仁假义帮我们,只要不限制我们就行。
我常跟台湾讲,金门与大陆,有别于台湾和大陆,要有因地制宜的政策。
以前从金门去厦门,我们要先去台湾,从台湾转香港,香港再转厦门。
看着大嶝岛游泳就可以回家了,我却要转上一天,心里的挫折感很深。
“大陆只要少数人对金门有兴趣,就不一样了”经济观察报:“大三通”之后,金门担心自己的地位受到影响吗?李炷烽:台湾现在也有很多人迷失,认为以后直飞北京、上海,不经过你金门,金门的港口机场的投资浪费了。
但我说,未来金门的前途不在台湾,在大陆。
我们不稀罕台湾每年几百万人的进进出出,我们从这里获利也有限。
我们期望大陆经济越来越好,社会越来越稳定,有能力出游的人越来越多。
现在是90%的客人来自台湾,10%来自大陆,希望哪天能做到99%的客人来自大陆,1%来自台湾。
经济观察报:你觉得金门对于大陆游客的吸引力在哪里?李炷烽:金门的闽南建筑,金门的生态环境,金门的战地特色,都是吸引力。
胡里山炮台不成了景点吗?金门这样的景点随处可见。
金门之于大陆人还是有很多神秘感的,他们很好奇,想去看看。
光是这些人就不得了。
经济观察报:“大三通”时代你对金门的定位?李炷烽:大陆人休闲旅游的天堂。
金门很小,大陆很大,大陆只要少数人对金门有兴趣,就不一样了。
金门的前途不在台湾,而在大陆,这扇门一旦打开就关不住。
“大陆要给金门拿出点具体的作为”经济观察报:在招商引资方面,你算是台湾最活跃的一个县长了?李炷烽:台湾蓝绿的比例比较接近,很多县、市长更多的考量在选票,两边都不得罪最好。
我觉得这样不是很妥当,世界各国都在争取大陆这个市场,台湾没有隔绝于大陆的实力。
你们现在是在为台湾锦上添花,没有为金门雪中送炭。
7月10日包机直航就直飞台湾了,后来9月份才增加说可以飞金门。
以前不是说“江陈会”在台湾要谈扩大“小三通”的议题吗?现在好像也没有。
所以我也要抱怨。
我觉得,一个大的地方对小的问题反而要重视,照顾弱势是一种美德。
经济观察报:那你希望大陆在政策上再做些什么?李炷烽:大陆要给金门拿出点具体的作为,比如金门很想把跨海大桥做起来,那大陆可以表示善意,说我们想帮金门做一座桥,问台湾要不要一起来做。
如果台湾说不,大陆可以说,我们来帮金门同胞做。
如果台湾说,这是我们的地方,我们来照顾,那也行,金门的目的也达到了,管它谁做,桥能做起来就行。
大陆每天都在做桥,其他地方多一座少一座一点影响都没有,如果做这个桥,就是表示我要和你和平往来,我要回馈金门。
“我是深蓝色的”经济观察报:你可能是最“亲大陆”的县长了,这会让你在台湾人眼里显得另类吗?李炷烽:台湾有些人是墨绿色的,“台独”成了他的一个信仰。
我是深蓝色的,统一是我的目标和坚持。
我们要从历史文化的渊源来看。
像我们李家,是从甘肃到陕西到河南,一路下来的。
我们只要找到族谱,就能知道我们从哪里来。
经济观察报:你当年提出“一国两制试验区”这些“亲大陆”的提议时,陈水扁政府怎么看待?李炷烽:他们认为这个名词是大陆提出来的,就不是什么好东西。
他们没有理性看待问题。
其实“一国两制”不是什么罪大恶极。
经济观察报:在陈水扁政府那么反大陆的情境下,你做这些有压力吗?李炷烽:我们的主张没有办法获得支持,我们的想法和具体实施有挫折感,这就是我们的压力。
至于其他的,他们也不能把我们怎么样,从这个层面上说没什么压力。
经济观察报:对于岛内“台湾人和中国人”的纷争,金门人怎么看?你们认为自己是什么人?李炷烽:我们是金门人,也是中国人,也是台湾人,也是华人。
我觉得有朝一日都是地球人,你有本事,整个地球都是你的,你没本事,把地球都给你也转不动它,名称不重要。
金厦生活圈的形成是历史的必然,也是地理的必然。
因为60年的隔绝是人为的障碍,1949年以前金门人去到东南亚,都是从厦门走,没有人从台湾走。
所以说只是回到过去的一个正常状态。
金厦如果不能连在一起,两岸永远是两个世界。
“金门的前途不在台湾,在大陆” 金门县经济怎么样
(所属部门:昆明国旅旅行社客服部)
相关金门县问答
- 2021-02-23湖南被认为“最穷”的四个县,不在宁
- 2021-02-23河南三个名穷实富的县城,一个比一个
- 2021-02-23漯河“前途无量”的小县城,已退出贫
- 2021-02-22云南被认为是“最穷”的五个县,不在
- 2021-01-30金门和马祖为什么还属台湾管辖
- 2021-01-30有金门马祖人吗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金门县经济信息网
以上是免费给大家的参考信息,所有旅游线路均是云南省内旅游路线组合而成。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版权利益,敬请联系站长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