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桑的屯田之地塔勒奇
沧桑的屯田之地塔勒奇
古城子屯田在哪里
标签:属于哪儿地 方史属于哪儿旅游属于哪儿三道岭属于哪儿新疆哈密分类 :地 方历史 一个地方无论大小,其发展变化与社会大环境是密不可分的。
塔勒奇也是如此。
这个屯田小村从 最初到最终消亡,每一个变化都反映出社会历史的变化。
据考证,“塔勒奇”是突厥语的转 音,所表达的是“从各地来种田的人”的意思,是突厥语的原意,是特指屯田的种田人。
这名称出现应是在隋末唐初突厥占据西域后。
那时,维吾尔刚形成完整民族的雏形——回纥,语言形成中不断吸收着蒙古、吐蕃、突厥等民族的语汇。
突厥称屯垦的种田人为“塔勒奇”,回纥延用了这种称呼。
一些文人解释塔勒奇这 个名称时,表 述为“有寄居人 也”,意思为 到“ 他人地 方居住的人”。
这种按当地人的解释所表述的意思,自然是有其道理的。
这种解释里包括有“在这 里居住的人是从事劳役的、社会低下者”的含义,说明最初来这里的种田人,是来服劳役的犯人或是奴隶。
按“寄居人”的意思解释“塔勒奇”,虽然包含了指出种田人 身份的意思,但屯垦种田人的原意 并没有改变。
塔勒奇 的出现就是哈密屯田的结果。
哈密的屯田人始于汉代。
公元73年春,汉明帝派窦固、耿忠率兵西 出酒泉, 击败匈奴呼衍王庭,占据伊吾卢 (今哈密 。
当时中心城在四堡),设宜禾都尉(官职),留下一队官兵驻扎屯田,开创了哈密屯田史。
此后,汉和帝、汉安帝都派兵驻屯伊吾卢(后改称伊吾)。
公元131年,汉 顺帝特设伊吾司马一职,专管军事和屯田事务。
隋大 业四年(公元608年),隋炀帝派玉门道行军大将薛世雄带军队进入伊吾,在旧伊 吾城( 今四堡)东120里选址筑新城(今哈密回城 ) ,号新伊吾,并大力发展屯务。
隋大业十二年(公元616 年),又在柔远镇(今沁城)驻兵筑城屯田。
唐朝时,伊吾屯田规模扩大到五千亩。
元朝和明朝也派兵长期在伊吾屯田。
关于伊吾屯田情况,《汉书》、《隋史炀帝纪》、《旧唐书吐蕃传》、《元史世祖纪》以及明代《荒檄通考哈密》、《 平番始末》、《西域番国 志》等都 有记载。
无论哪朝屯田,都要向军仓和官仓交纳屯粮,所以 各朝代 对屯田地点、田亩均有记 录。
清代以前,哈密屯田集中于伊吾城、柔远城、旧伊吾城几大垦区,没有在几大垦区外屯田。
所以也就没有塔勒奇的屯田记载,说明塔勒奇 在清代以前没有形成。
在隋朝开始实 行屯田的柔远镇,在 唐朝时因屯田设柔远县,到元朝时期 则被 称为“塔勒纳 沁”,一直到清代才简化为沁城,是哈密重要的屯田垦区。
而“塔勒纳沁”正是“塔勒奇”的变音, 两者是同一种意思的名称。
在哈密范围出现同样名字的地方不是巧合,证明“塔勒奇”是专指 屯垦开荒的种田人的名称,是屯田之地无疑。
清代初期,准噶尔占据西域,屯田受到影响。
从 康熙、雍正到乾隆初期, 虽然在哈密坚持屯田,但范围没扩 大。
乾隆三十年(1765年)开始在新疆实施大规模屯田,哈密屯垦面积也扩大到整 个 区域。
不过,哈密有个特殊情况: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哈密畏兀儿首领额拜都拉归附清廷, 被册封为一等扎萨克达尔汗(世袭亲王)后,哈 密 成为回王领地,原有民田全属于回王所有。
哈密除官屯外,无一亩民 田,农民及军队都不能在回王领地内随意开垦。
这使屯垦受到限制。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在新疆实行都统制(光绪十年废止)以后,军队的参将、守备、千总、把总、外委等官员主要也是“经理屯务”。
当 时屯田有兵屯、回屯、户屯、犯屯、旗屯等几种形式 。
兵屯为绿营兵(汉军)屯田;回屯是组织维吾尔农民屯田;户屯是政府全费或半费资助甘肃等地灾民及当地 民户迁入屯种;犯屯为组织内地囚 犯遣送边关屯田。
在哈密范围主要是这四种屯田方式,又以兵屯、犯屯为主。
据《清实录》 记载,从乾隆三十年(1765年)至 四十二年(1777年),哈密屯田地点 增多,规模扩大。
仅乾隆四十年(1775年)在巴里坤西大墩和哈密周边新垦土地四 千多亩。
因哈密城周围系回王领地,除官屯土地外,三万三千多亩 土地 都归回王所有。
而扩大屯田规模要避开回王领地,屯垦便延伸到哈密周边的荒坡、草 滩。
于是,由兵士和遣犯组成的屯田队伍在沙枣泉、一棵 树等地实 行兵屯、犯屯。
而塔勒奇因有泉水,也命少量遣犯来此垦荒。
由此,塔勒奇的名 称中便含有了“来此种田人是社会地位极其低下的服劳役者”的含义。
1775年以后在 垦荒中诞 生的“塔勒奇”,同样经历了多灾多难的历史变迁。
自平定准噶尔和大小和卓木以后, 新疆历史上出现了几十年相对稳定的时期。
塔勒奇在戈壁荒野上坚守着孤独的生活 方式。
清道光二十五年 (1845年)新疆发生了反清起 义 。
从此,流放 新疆的林则徐又被清政府重用,任陕甘总督。
林则徐派兵协助伊犁将军镇压了新疆的反清起义,又对哈密 屯田 垦区进行了勘查,建议兵屯、犯屯集中实施规模化的大面积屯垦 (见《林则徐屯垦奏稿》)。
这样,以往 屯 垦的田地较少的屯田之处便 由兵 屯、犯屯改为实行户屯、回屯。
沙枣泉改为回屯,一棵树改为户屯,土地田亩少且水量很小的塔勒奇则成为自愿耕种区。
此后,塔勒奇便由一些 人家来此垦地,成为户屯、回屯杂住的小村。
清同治元年(1862年),陕甘 回民起事反清。
受此影响,新疆的回族、维吾尔族在1864年也先后发动大规模武装起事,短短几个月就推翻清政府在新疆 的统治。
后来,起事领导权落 入“和卓木”和“伯克”(清代 少数民族地方官称谓)的手中。
他们拥兵割据,展开混战,致使新疆大乱, 兵 祸连连。
战乱造成了哈密煤窑停产封闭,塔勒奇的种田人也四散逃亡。
那时,割据喀什噶尔的回族封建主金相印率 兵久攻汉城(今疏勒)不下,遂向中亚浩罕汗国(原为独立古老王国,1876年被沙俄占领吞并为一个省)求援。
浩罕 汗国军官阿古 柏于1865年 (清同治四年)初带兵侵入 南疆,兼并各城,1867年成立“哲德沙尔汗”( 七城国), 自称“毕条勒特汗”(国王称号,意为“幸福之王”)。
1870年阿古柏又攻占迪化(今乌鲁木齐。
1767年为屯田乾隆皇帝钦定的城名),并向北疆扩展。
英、俄同阿古柏勾结,乘机扩张势力。
沙俄更借口“安定边境秩 序”,于 1871 年出兵占领伊犁。
动荡局势中,新 疆田地荒芜人民离散 。
塔勒奇的区域内,房屋倒塌,煤窑封窑,成了无人区。
哈密城也仅仅剩下二千人。
清光绪二年(1876年),清廷任命陕甘总督左宗棠为钦差,率 兵进疆征剿 阿古柏。
清军出关后驻扎哈密和古城子(今奇台)。
左宗棠 的大营移设哈密后,商人和逃散居民也随之返回。
驻军和商户增加,燃料短缺, 哈密办事大臣明春派军到三道岭煤窑挖煤,煤窑开始恢 复出煤。
1877年阿古柏败于清军而 自杀身亡 ,清军在翌 年收复了除伊犁外的全部领土。
光绪十年(1884年)新疆建省,朝廷裁撤哈密办事大臣,清军大营移至迪化,哈密居民商户大部分也随着西迁。
哈密人口大减,让刚兴旺起来的煤窑又冷落下来,军队便将煤窑卖给一随军来的赵姓湖南人经营。
可此 时,塔勒奇却有住户迁回来垦地。
左宗棠出关是一路进兵一 路屯田 ,鼓 励流民返回耕种。
新疆建省后,政府采取措施增加农业人口。
采取裁兵分屯、遣犯助垦、移兵实边的 方式,将土地直接分到耕种者手中,除交纳同步税收外,全 属耕者所有,提高了屯兵、屯犯、屯民的积极 性,也吸引了大 批移民到新疆。
尤 其是1895年到1900年的五年里,直隶、山东等地逃难百姓来新疆落户的有万人之多,大致顺镇迪道(哈密至乌鲁木齐)一带 垦荒种地。
就是这期间,塔勒奇有了较多人家,开挖了坎儿井,垦地达三、四百亩,建起了关帝庙 。
这是塔勒奇最兴旺的时候。
后来的日子里,塔勒奇失去屯田作用,成为只有几户人家,被称为“五户半”的小村 子,直到消亡。
沧桑的屯田之地塔勒奇古城子屯田在哪里
(所属部门:昆明国旅旅行社客服部)
相关古城区问答
- 2021-01-30浮梁县旧城村:见证浮梁千年沧桑的古
- 2021-01-27新洲4000多年历史旅途,老乡们可以进来
- 2021-01-22(千年沧桑话武强)武强县村庄名称的
- 2021-01-18走遍欧洲之—柏林,历史沧桑和自由平
上一篇:清代称口外古城子是现在什么地方
下一篇:再现八旗子弟真实生活
以上是免费给大家的参考信息,所有旅游线路均是云南省内旅游路线组合而成。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版权利益,敬请联系站长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