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市,芒市在哪里
芒市,芒市在哪里
德宏地区属于哪里管
芒市,傣语为“黎明之城”,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全州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一个典型的以傣族、景颇族、德昂族、阿昌族、僳僳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边境县市。
芒市与缅甸毗邻,国境线长68.23公里,是我国通往东南亚、南亚和西亚的重要门户之一,市政府驻勐焕街道,交通便捷,政治地理位置特殊,区位优势明显,是云南西边的窗口以及中缅文化交流的窗口和中缅经济效益的门户。
芒市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年气温较高,降水充足,商务繁荣,商贾云集,是通往瑞丽、陇川、盈江、梁河,直到缅甸的交通枢纽和商贸物资集散地和重要中芒市,傣语为“黎明之城”转站及边境口岸。
总人口38万人。
该市芒市民族风情浓郁,自然景色秀丽,被国内外誉为“孔雀之乡”、“黎明之城”,是历代皇宫贡米“遮放米”的故乡。
芒市市花是三角梅,别名:叶子花。
有这样一种比喻:一朵是真诚和厚道,一朵是机灵和睿智,还有一朵是思念和祝福。
芒市
芒市简介芒市地处云南西部,德宏州东南部,其中山区占74%,坝区(含海拔在1000米以下的低热河谷)占26%。
东、东北接保山市龙陵县,西南连瑞丽市、畹町经济开发区,西、西北与梁河县、陇川县隔龙江(陇川江)相望,南与缅甸交界,国境线长68..3公里。
是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5个县市之一。
芒市大河沿西而过,板过河、南秀河穿城而过,境内河流众多,水利资源丰富。
最高海拔2377米(背阴山主峰),最低海拔807米(广母村)。
1芒市与缅甸毗邻,长期以来,芒市边民与缅甸边民跨境面居,边民互市历史久远。
全市有遮放、芒海、勐戛、中山5个乡镇的33个自然村与缅甸贵概县接壤,拥有5条通商通道,具有陆路边贸区位优势。
芒市境况5个县(市)之一,地处云南西部,德宏州东南部,位于东经98°01′98°44′,北纬24°05′24°39′之间。
东西长约71公里,南北宽约62公里。
总面积2987平方公里,其中山区占85%,坝区占15%。
东、东北接保山市龙陵县,西南连瑞丽市、畹町经济开发区,西、西北与梁河县、陇川县隔龙江(龙川江)相望,南与缅甸交界,国境线长68.23公里。
市政府驻地芒市镇(城镇规划面积25平方公里),同时是州府驻地,陆距省会昆明679公里,空距427公里。
芒市历史沿革芒市历史源远流长,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繁衍生息。
考古学家曾在五岔路乡、中山乡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
芒市,古代称之为“滇越乘象国”地。
西汉为不韦县,属益州郡。
东汉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划入哀牢县,属永昌郡。
三国蜀汉时沿袭旧制。
西晋秦始七年(公元271年)属宁州辖地。
唐初,以今芒市为中心称些罗城,属齿部,隶属剑南道姚州都督管辖。
公元794年茫施属永昌节度地。
宋大理国时,易名怒谋,属永昌府,为金齿白夷地。
元朝中统二年(1261年),在金齿地设安抚司,属贺天爵安抚使管辖。
至元十年(公元1273年)分金齿司地为“路”,今县城划入东路地区。
翌年,东路改名镇康路。
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从镇康路划出,设茫施路,隶属金宣抚司六路总管府。
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445年)废茫施路,置茫施府,隶云南承宣布政司。
正统八年(1443年)改置芒市御夷长官司,属金齿军民指挥司,后隶云南布政司,刀放革随征缅酋有功,经王骥提授芒市长官司之职。
万历十三年(1584年)在遮放地区置遮放副宣抚司。
崇祯十三年(1640年)芒市御夷长官司升格置为芒市安抚司。
清初属永昌府。
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改属龙陵厅。
光绪二十五年(1809年)置勐板土千总(今芒牛坝一带),属龙陵厅管辖。
民国元年(1912年)划芒市、勐卯两司为芒板弹压委员辖地;划遮放、勐板两司为遮卯弹压委员辖地。
均隶属滇西道观察使。
民国二年(1913年)改划芒遮板三司地为芒遮板行政区,属腾越道尹,公署设在勐戛。
后废道制,改属第一殖边督办公署。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改为芒遮板设治局(准县级)。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改设潞西设治局,因以芒市位于(怒江)以西的方位关系而得名。
局署仍在勐戛。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11月始设区、乡(镇),与土司制度原设合一,共设三区24乡4镇。
1949年3月潞西设治局从勐戛迁入芒市,8月改为县治,县名仍为“潞西县”,隶属第十二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芒市土司***、设治局长方克胜任县长,治所设在芒市。
1950年4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14军41师121团进驻芒市,潞西解放。
随同解放军一同到达的军政代表团接管了国民党潞西县政府。
1950年建立潞西县介绍,隶属保山专署。
1952年置3区24乡(镇、街),划出畹町镇。
1953年7月潞西划入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区。
1954年高埂田等7个乡从梁河县划入。
1956年德宏自治区改自治州,潞西县隶属德宏州,置9区(站)61乡(镇)。
1958年10月至12月设15个人民公社,县辖曼令等8寨划归畹町镇。
1959年县辖莫里等15寨划归瑞丽。
1960年县辖崩补乡50%乡域划归陇川县。
1966年置12区(站)78乡(镇)。
1969年撤销德宏州后潞西县隶属保山专区革命委员会管辖,置14个人民公社80个大队。
1971年恢复德宏州建制,潞西划归德宏管辖。
1984年人民公社改区乡。
1987年改区、乡(镇)为乡镇、村公社(办事处),辖4镇11乡84个行政村(办事处)。
1996年10月28日潞西撤县设市(县级市)。
1998年风平、法帕、城郊3乡撤乡设镇,全市辖7镇8乡80个村委会、4个居民委员会。
2004年,新设芒市经济开发区居委会。
全市有80个村委会、5个居民委员会。
2005年11月潞西市撤并乡镇,撤城郊镇、象滚塘乡并芒市镇,撤法帕镇并风平镇,撤东山乡并遮放镇,撤并后全市有5镇6乡.2005年12月成立潞西市工业园区管委会;2007年12月,经云南省介绍《关于潞西市芒市镇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设置勐焕街道办事处。
现有80个村民委员会,13个社区居委会。
2010年7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民函2010166号),潞西市更名为芒市。
“芒市”是国务院继1989年以后正式批准的唯一专名和通名只有两个字的县级市名称。
“芒市”既是专名,其“市”字又是政区通名。
芒市行政区划芒市辖有1个街道、5个镇、5个乡、1个民族乡。
街道:勐焕街道。
镇:芒市镇、遮放镇、勐戛镇、芒海镇、风平镇。
乡:轩岗乡、江东乡、西山乡、中山乡、五岔路乡。
民族乡:三台山德昂族乡。
芒市乡镇芒市镇
芒市镇位于芒市北部,是德宏州和芒市两级政府所在地,镇政府驻地遮安路。
交通便捷,地理位置特殊,区位优势明显,辖区总面积364.2平方公里,东、北接保山市龙陵县象达乡、龙山镇、河头乡,西、南连风平镇、轩岗乡。
芒市镇地处滇西边陲,素有“孔雀之乡”美称,是全州和芒市的政治文化经济交流中心。
全镇共辖芒市、城郊、象滚塘三个片区,8个社区居民委员会,10个村民委员会(4个坝区村委会,6个山区村委会),491个居民小组,17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为10.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为48243人,国土面积为413.6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50387.1亩,其中水田29360亩,旱地21478亩,农民人均占有耕地1.044亩。
全镇经济收入:社区主要以发展个体经济和民族特色产业为主,村委会主要以发展养殖、种植业为主(甘蔗、茶叶、订单农业是主要的经济来源)。
2005年全镇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为14230.8万元,实现乡镇企业总收入1307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272元,完成财税总收入为808.04万元。
2005年末,全镇共有在职干部职工205人,全镇粮食种植面积52202亩,总产15086.8亩。
遮放镇
遮放镇位于云南省德宏州芒市西南,建制历史久远,据史料记载最早在明万历年(1584年)时设置遮放付宣抚司。
德宏解放后,1953年成立遮放区,1988年设为建制镇。
遮放镇是全州大镇,是全州五个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坝子之一。
根据省政府云政复200575号文件“同意潞西市撤销东山乡,其行政区域并入遮放镇”的批复,原东山乡于11月29日正式并入遮放镇,现全镇共有13个村民委员会,11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50645人,其中农业人口41959人;居住着汉傣景颇德昂僳僳等民族,辖区总面积421.8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亩,其中:水田面积58710亩,旱地面积52108亩;与友好邻邦缅甸紧密相连,国境线全长8.1公里。
勐戛镇
勐戛镇位于芒市南部,距州、市府芒市32公里,东、北、西三面分别与中山、法帕、风平、三台山、遮放、东山、芒海等7个乡镇相连,南与缅甸捧线接壤,国境线长4.5公里,镇政府驻勐戛村,全镇国土总面积356.38平方分里,年平均降雨量1600㎜、年平均气温14℃。
勐戛镇辖勐戛、勐稳、勐旺、象塘、团箐、芒牛坝、三角岩、大新寨、杨家场9个村民委员会,67个自然村,108个村民小组。
镇内居民以汉族为主,世居境内的少数民族有德昂族、景颇族和僳僳族。
2005年,全镇总户数6122户,其中农业户数5814户;总人口28946人,农业人口27796人,人口自然增长率6.05‰。
全镇耕地面积53399亩,其中:水田15816亩,旱地38583亩,粮食总产量1054.7万公斤,人均口粮379公斤,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5083.72万元,年人均纯收1113元,全镇猪、牛、羊、禽存栏数分别为:17706头、7405头、6694只、56187只,出栏的猪、牛、羊禽分别为13300头、1009头、1530只、32581只,肉蛋产量为768.24吨。
勐戛镇主要以种养业为主,经济支柱产业以茶叶和甘蔗为主,全镇现有老茶园13775.1亩,新茶园2146.1亩,有茶叶初制所33个,其中新建5个。
甘蔗面积为6754亩,产量为18937吨。
其他经济作物在不断发展。
芒海镇
海镇位于芒市南部边沿,距市府芒市84公里,东邻勐嘎镇,西北与遮放镇相邻,南与缅甸勐古接壤,国境线长26.6公里。
国土面积105平方公里,是低山、山地河谷地区。
属于亚热带气候,年降雨量为1650毫米,日照时间较长,年平均气温19.5°C。
最高海拔2174米,最低海拔870米,镇政府驻地海拔900米。
芒海镇辖3个村民委员会,21个村民小组,居住着汉族、景颇族、傣族、僳僳族等民族。
2005年末,共有1311户5491人,其中汉族2316人,景颇族2043人,傣族603人,僳僳族519人,其他民族10人。
风平镇
风平镇位于芒市坝东南部,平均海拔863米,水资源丰富,芒市河和果郎河穿流过境,是芒究水库、芒别水库、那目水库的灌区,距市府芒市8公里,是一个以傣族聚居为主的山坝结合乡镇,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320国道,潞盈公路和风法公路贯穿全境,芒市飞机场设在辖区,沿320国道向西南80公里可到国门瑞丽市姐告并通往缅甸北方重镇木姐和南坎,沿潞盈公路向西180公里可到盈江县,便利的变通网络,为农、工、贸全面发展奠定了战略基础。
全镇占地面积381平方公里,辖11个村委会,89个自然村,181个村民小组,11749户,总人口61125人,其中农业人口57347人。
全镇耕地面积98666亩,其中水田73270亩,人均耕地面积1.72亩。
江东乡
江东乡位于芒市西北方向,乡政府距州府所在地芒市38公里,全乡总面积228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20008亩,其中,水田面积12680亩,旱地面积7328亩,人均占有耕地面积0.68亩。
全乡辖8个村委会,54个自然村,110个民小组,截止2005年底全乡总人口为30108人,其中阿昌族人口1360人,占总人口的4.5%;2005年末全乡人纯收入为981元,是典型的冷凉山区乡。
茶叶是我乡的一项主要经济支柱产业,每年农民收入中的近15.5%都是靠茶叶产业来实现,全乡每年税收中近60%的税收来源于茶叶,因此茶叶在该乡已经成为了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的主要支柱产业。
多年来,我乡党委政府非常重视茶叶的发展,并将茶叶生产作为全乡经济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抓紧抓好,强化对茶叶生产的责任管理,不断加大对茶叶产业的投入,真正把茶叶生产纳入全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并认真加以落实。
由于我乡海拔在800—2300米之间,地形呈山地地形,气候属于亚热带气候,光照时间较长,雨量充足,无霜期长,土壤呈酸性,非常适合茶叶的生长,而且每年茶园的采摘期长达10个月,这就决定了茶叶必然成为我乡的经济支柱产业。
轩岗乡
轩岗乡位于芒市西部,距市政府所在地芒市20公里,辖区内最高海拔2224米,最低海拔810米,东与风平乡相邻,西与五岔路乡毗邻,南与三台山乡接壤,北与江东乡、象滚塘乡相连,是一个山坝结合的乡。
轩岗乡辖丙茂、芒广、芒棒、筠竹园、芹菜塘5个村民委员会,36个自然村,51个村民小组。
国土面积15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1821亩,其中水田17853亩,占耕地面积的56.1%,旱地13818亩,占耕地面积的43.4%。
人均占有耕地1.77亩。
2005年,全乡总户数3829户,总人口17945人,其中农业人口17240人,人口自然增长率8.9‰。
辖区内有汉族、傣族、景颇族3种主体民族。
汉族有5593人,占总人口的31.2%,傣族12164人,占总人口的67.8%,景颇族161人,占总人口的0.9%。
西山乡
西山乡位于芒市西南部,地处东经98°01′20″――98°18′15″,北纬24°13′05″――24°23′20″之间;属中切割中山区,最高海拔1750米,最低海拔780米,平均海拔800—880米,贯穿中部的红丘河山谷切割密度大,谷底海拔800米,山地多向阳坡,年平均降雨量毫米,年平均气温19℃,系低热暖坡山地。
东、南与遮放镇相接,北与五岔路乡毗邻,西与陇川县勐约乡、王子树乡隔江相望。
乡政府驻弄丙村,距市府芒市64公里,距320国道19公里。
中山乡
中山乡位于北纬24?05′—24?09′,东经98?11′—98?44′之间,地处潞西市东南部,东与龙陵县木城乡相邻,北与发帕镇平河村相邻,西与勐嘎镇相邻,南与缅甸交界,国境线长32.5公里,总面积278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682米。
距市政府所在地芒市71公里。
中山乡辖赛岗、木城坡、芒丙、小水井、黄家寨5个村委会,49个自然村,58个村民小组,2415户农户。
2005年,全乡总户数2513户,总人口11682人,其中农业人口11311人,占96.82%;少数民族3172人,占21.2%,其中景颇族1362人,占总人口的11.6%,僳僳族854人,占总人口的7.3%,德昂族726人,占总人口的6.2%,其他少数民族213人,占总人口的1.8%。
2005年全乡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52%。
五岔路乡
五岔路乡位于芒市介绍所在地芒市西部,乡政府驻地五岔路村,距市城44公里,距潞盈公路7公里,属于中切割中山区,山地多陡坡,年平均气温17℃,属于亚热带山地气候,降雨量mm,森林覆盖率达59.3%,,最高海拔1850米,最低海拔800米,东与轩岗乡相接,南与三台山乡相邻,西与西山乡相连,北与陇川县王子乡树隔江相望,东北靠江东乡,是一个汉、景、德多民族杂居的山区乡。
五岔路乡辖五岔路、梁子街、蛮蚌、弯丹、石板、新寨6个村民委员会,50个自然村,63个村民小组,全乡总户数3714户,总人口17231人,其中农业人口16773人,人口自然增长率8‰。
主要居住着汉、景颇和德昂三种主体民族,其中汉族10946人,占总人口的63.53%,景颇族5288人,占总人口的30.68%,德昂族938人,占总人口的5.45%,其他民族59人,占总人口的0.34%。
国土面积202平方公里,全乡实有耕地面积55649亩,其中水田10167亩,占耕地总面积的18.27%,旱地45482亩,占耕地总面积的81.73%,人均耕地面积为3.31亩。
三台山德昂族乡
三台山德昂族民族乡是全国唯一的德昂族乡,位于芒市中部,距市府所在地22公里处320国道两侧,是通往瑞丽、畹町等国家级口岸的重要交通要塞。
全乡国土面积158平方公里,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41.65人,地形较为复杂、起伏较大,坡度一般在25°30°之间,位于芒市西南部,属中切割山区,最高海拔1473米,最低海拔为800.5米,地处东经98°28′52″98°28′07″,北纬24°14′30″24°24′05″之间。
气候类型属南亚热带低热丘陵气候,年平均温度16.9℃,全年≥10℃积温6000℃,历年极端最高温31℃,极端最低温度03℃,年日照小时之间,年降雨量mm,具备较丰富的资源优势。
芒市民族构成傣族傣族是芒市悠久的世居民族之一,先民为古百越中的一支。
在汉代称其为“滇越”、“掸”或“擅”;唐宋称“金齿”;元明称“白夷”;清代以来多称“摆夷”。
傣人自称“傣”,意为酷爱自由、和平的人。
新中国成立后定名为傣族。
2005年,潞西市境内有傣族12.6666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36.49%,是德宏州傣族人口最多的市。
主要居住芒市坝、遮放坝、轩岗坝等亚热带盆地及河谷地区,以种植水稻、甘蔗为主。
居住在遮放坝西部一带的称“傣德”,意为居住在下游的傣族,其余称“傣勒”,意为上边的傣族。
住地多选择依山傍水,丛林翠环竹绕之地,环境整洁幽美,房屋建筑傣德多为杆栏式竹楼、木楼,傣勒多为砖木结构楼。
景颇族景颇族是芒市的又一世居民族,先民属氐羌,起源于青藏高原,约在1000多年前沿金沙江、怒江和恩梅开江岸南迁,至17世纪末逐渐定居在潞西及德宏一带山区。
解放前蔑称“山头”族,景颇分为景颇、载佤、喇期(茶山)、浪峨(浪速)、波啦五个支系。
潞西境内的景颇族多为载佤支,各支系语言不同,但同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的景颇语支。
历史上景颇族又称为“寻传蛮”、“峨昌”、“羯些”等。
1953年7月德宏建州时,统一定名为景颇族。
2005年,潞西市境内有景颇族2.8922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8.34%,尤以西山乡、东山乡、三台山乡和五岔路乡居多,他们散居在凉爽的山梁上,喜住杆栏式竹楼。
德昂族德昂族是芒市古老的世居民族之一,其先民古代属“百濮”族群,汉晋时称“闽濮”、“苞蒲”,唐称“扑子蛮”,元明称“蒲人”,清和民国称“崩龙”。
德昂族自称“德昂”,意为居住岩洞的有道德的人。
新中国成立后,沿用历史习惯曾称为“崩龙族”,1985年9月,根据本民族广大群众的意愿,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德昂族”。
德昂有绕迈、绕科、绕静、绕紧、绕溥、布列、梁七个支系。
德昂语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的佤崩语支,多人通傣语、汉语和景颇语。
无本族文字,多以傣文记事。
信仰巴利语系佛教的左底教派。
主要居住市辖三台山、勐戛、五岔路等山区,在德宏州的其它县市及保山、临沧地区也有居住。
2005年,潞西德昂族人口为0.9336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2.7%,占全国德昂族人口的53%。
潞西市的三台山乡是全国唯一的德昂族乡。
阿昌族阿昌族是由青藏高原南迁的民族,源于氐羌族系,与景颇族的载佤、喇赤(茶山)、浪速(浪速)支系亲缘关系密切。
在史籍中称“寻传”,至宋末元初称阿昌,一直沿用至今。
阿昌族各地自称不尽相同,在芒市者多称额昌。
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的彝语支,没有文字,使用汉语和傣文。
芒市阿昌族大都是晚清后从腾冲、梁河迁徒而来的,主要居住在市辖江东乡高埂田村民委员会。
2005年,芒市阿昌族人口为0.1833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0.53%。
6僳
僳族僳僳族是古代氐羌族群的后裔。
作为单一民族的出现,始见于《云南志》里的“僳僳”和《新唐书·南蛮传》中的栗蛮,即为僳僳族的先民。
明代以后的文献将其称为僳僳,是按其自称记载,一直沿用至今。
在元明两代,由于反抗压迫和掠夺,僳僳族南迁进入怒江流域,之后继续向西南迁移,进入德宏地区。
清乾隆帝之后,朝廷派僳僳族壮士戍守边疆,一部份驻扎在市辖的木城坡、杨家厂、香北河等地,垦荒耕种,定居下来。
僳僳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
原有两种文字,一种是创制于年间的音素文字,是由本市僳僳族人旺林与巴托传教士合作,在英籍牧师傅能仁的帮助下创造的。
但两种文字都不普及。
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创造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新僳僳文字,全面通用。
2005年,芒市僳僳族人口为0.3259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0.94%。
汉族及其他民族
2005年,芒市有汉族17.2261万人,占49.62%,其他外来民族0.4826万人,占总人口的1.39%。
主要分布在全市山区和集镇,以及农场垦区(多为坝区)。
芒市汉族的先民与国内汉族同一民族,原居中原,在历代战争和迁居过程中先后进入潞西,同时也有云南省其他地区及邻近保山、腾冲等地迁入的汉族。
更多湖南旅游、国内旅游、长沙旅游、长沙到张家界旅游、长沙到凤凰古城旅游、长沙到韶山旅游、就在97616旅游网!请继续关注与支持(97616旅游网)
芒市在哪里?芒市属于哪个省?芒市在哪个省?
芒市,芒市在哪里德宏地区属于哪里管
(所属部门:昆明国旅旅行社客服部)
相关德宏州问答
- 2021-05-27广西河池的中心在哪里
- 2021-05-27雷州半岛,雷州半岛在哪里
- 2021-05-27萍乡市在哪里,萍乡市在哪个省,萍乡属于
- 2021-05-27青铜峡拦河大坝在哪里,青铜峡拦河大坝
- 2021-02-24松潘县,松潘县在哪里
- 2021-02-24武冈市未来的城市发展在哪里
上一篇:德宏各县(市)名称的由来
下一篇:德宏州城市规划地图
以上是免费给大家的参考信息,所有旅游线路均是云南省内旅游路线组合而成。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版权利益,敬请联系站长QQ:。